|
陈中华:加强依法、科学抗疫 我们都知道,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蔓延。而我国的做法则是坚持动态清零的政策,绝不搞躺平。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问题在于,在具体做法上我们除了全面封控别无更好的办法。只要有某个地方发生疫情,则总是拿出封控的做法,要求所有人一律隔离在家,对于在国企上班的人问题不大。总有国家在兜着。保障他们的收入。那么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从业者们,他们以何谋生呢?由于疫情防控的全面封控的作法,给私营经济带来了灭顶之灾。以封控为主要手段的防疫政策,确实使我们避免了新冠疫情的袭击。但是如果由此换来的是大失业大破产,恐怕还不能说非常成功。 据据人民法院公告网显示,自疫情爆发以来,即2020年1月22日起至今,已有逾1000家企业发布破产公告。截止到目前为止,国内的实体经济遭遇了冲击,一年之内就有46万家企业关门大吉,310万家个体户注销。疫情防控的全面封控不仅导致企业大规模破产浪潮。而且还更多的是导致更大规模的企业裁员;今年以来,不仅仅中小微企业面临困境,大型企业也不好过。其实前一段时间,互联网大厂都裁员了一大批,引发网友热议。从腾讯、京东、阿里到华为,都是一大批的量,相信,这个数据应该是不低的。 人得了新冠病毒,不一定会死掉。但是,没有吃的肯定会饿死。近来有些地方动不动就宣布进入战时状态,封城封小区隔离。被隔离的人不能出去工作,挣不到钱人就没钱买食品,最后是有钱人也买不到食品的,因为人不能出去工作,就没人生产食品,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看还是让大家戴上口罩,该干嘛干嘛更好。理性地面对新冠病毒,不要去做无谓的防控。总之,封城封小区隔离之后,不但对于经济、民生、社会秩序各个方面都会有很大的不良影响。 还有不少社区、街道、村庄、小区物业,很多稍有点儿权力的人只恨天下不乱好浑水摸鱼耀武扬威!必须引起国家重视,以免制造社会撕裂性混乱!过度恐慌的结果只会让我们损失惨重! 疫情防控的目的在于人,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的损失,而无限加码的隔离手段,只会让已经初见成效的疫情防控背离其初衷,只会减少疫情防控工作的公众理解度和配合度,对战疫而言也只能是伤害甚至败坏。不仅如此,还要因此付出公民合法权益被剥夺被侵害,国家法治秩序被破坏的沉重代价。 4月9日,浦东一个19分钟录音“我说你是你就是”在微博广传。录音中,有居民持公立医院的阴性报告,也有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录音证明是阴性,但执法人员疑似强制执行上级命令,在疑似没有任何凭证和公章下,要求把居民拉到方舱医院。最魔幻的一句是;“接到的命令就是把你带走,说你是(阳性)你就是”。一名叫李燕(化名)的上海居民称,她去方舱前没有任何症状,多次检测呈阴性,在方舱内检测也多次阴形,而出舱后却开始发病,她推测自己很大程度上是在方舱内感染。李燕说:“感觉很屈辱,但这不是疾病带来的。” “整件事不由你个人的意志决定,也没有可以申诉或者讲道理的地方。 ” “说你是阳性你就是阳性”、“没有可以申诉的地方”,这都显示在抗疫执法过程中,确实存在为办事方便而漠视法治原则、忽略民众权利的现象确实存在,而这些本该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素。守住法治的底线,保障民众基本权利,是上海防疫过程中必须坚守的,这是最低要求。上海民众乃至全中国民众,都希望上海能尽快打赢这场“保卫战”,都希望能尽早回归正常生活,但这一目标的达成,不能以突破法治的底线为前提,更不能以挫伤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信心为前提。 当前,有让地方的公权力组织处理突发事件时,习惯首先限制个人的权利、自由,扩充自己的权力,理由无外乎主观感觉“有必要”,至于有没有法律根据,是否侵害个人的合法权利或自由,有关机构和官员往往不屑于讨论。 上海是重要的直辖市,也是中国最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城市之一。舆论关注上海抗疫,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上海在科学抗疫、法治抗疫、人性抗疫等方面的探索,可为中国全国发挥表率作用。如果上海的抗疫措施被其他地方拿去“抄作业”,那恐非最佳示范。 很少有人愿意自己被隔离,更少有人愿意去集中隔离点。所以,当前有两件事恐怕挺紧迫的。 第一、中国国家卫健委应当出一个什么人需要居家隔离,什么人应当集中隔离的指导细则,对各地的相关工作进行指导,也让公众充分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比如,一幢楼里出了一个阳性病例,这个楼的哪些人算密接,其中哪些人居家隔离就行了,哪些人应前往集中隔离点,现在的争议比较大,各地执行情况也不同。 第二,加快抗疫的进一步立法和官方政策出台,加强依法抗疫。什么样的情况可以采取哪些管控措施,什么情况下可以进行“全域静态管理”,个人遇到争议如何维权,疫情紧急时维权的界限又在哪里,都需要根据新情况及时加以法律和政策阐述。 抗疫执行机关与市民相向而行非常重要,双方不应发生基本认识和情感的对立,这需要国家层面给予上述工作的支持和助力。抗疫期间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以大局为重决不应是对立的, 再严格的抗疫手法也必须要依法执行,普通人的合法权利必须得到保护。比疫情更可怕的是没有边界的权力,当前中央虽然列出指南,地方却没有照例执行,都在加码,执行面还是五花八门,最大的问题是基层已经把“清零”作为KPI了。 与全球很多国家相比,中国在过去两年多有效控制冠病疫情,对外公布的死亡率也极低,不可不谓是一大抗疫成就,也彰显了中国的制度能量。但在落实“动态清零”的过程中,除了执行任务,还应顾及科学、法治、常识与人性。 全社会几十年的文明与法治成果,没有道理因为一场疫情而被损失殆尽。粗暴的过激违法执法、教条的隔离和“一刀切”的地方割据必须要及时纠正。其实,流行病,也根本无需上纲上线。绝不能一人患病全国吃药。虽然新冠肺炎传染性强于非典,但是可防可治的。 截至2022年5月14日24时,全国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3879227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21804例,而累计治愈出院病例就达210454例。另外,多数被感染者在10-14天的潜伏期内并无任何症状,以发热来测定防控是无效的。只要做到人人都知道防治知识、出门戴口罩回家洗手脸,完全可以让民众正常工作生活的。 现在的当务之急,要把好国门、对进口的任何人和物都要严格检查。从武汉战役胜利之后,我们的重点工作就变成了怎么防止外部输入,但是很遗憾,这个工作,我们做的太失败了。 我们不是在一个坑里掉了一次二次几次,而是在一个坑里掉了几十次,武汉之后,哪一次的疫情反复不是从外国输入的?既然有输入,那就说明有漏洞,有漏洞,把漏洞补上不就好了,但是很奇怪,这个洞就是补不上,三年了,都补不上。早在武汉战役还没结束的时候,我就建议在海南岛或西部无人区,设立一个国外人物中转站,所有外国人物都必须经过这个中转站隔离消毒,确认健康无毒后才能进入国内,这样才能保证国内安全。 当前,必须坚持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发展。找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点,分区分级制定差异化防控策略,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恢复生产,统筹抓好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疫情防控不搞层层加码、一刀切,不能简单化、一关了之、一停了之。 协调联动,不能顾此失彼,一说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就忘了做好防控,一说做好防控就认为其他工作可以等一等、缓一缓,务必密切监测,及时分析研判,做好防控风险等级动态调整。 新冠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遭遇的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防控的好坏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已经取得小康的成果能否巩固,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在疫情还在发展,形势非常严峻,敌人十分凶险,情况异常复杂,涉及范围广阔。既有病毒的侵袭,又有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还有一些党政干部错误言行的干扰,对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能力水平是一次严峻的挑战。 我们要认清疫情防控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的防控决策,坚持不懈地整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要对各级党政干部进行有效思想教育,强化人民监督权,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完善干部管理考核制度。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惩处,及时扫除防控障碍,夺取抗疫新胜利。党要加强对抗疫的全面统一领导,对不作为、乱作为、哄抬价格、发国难财者要依照党纪国法严惩,绝不能以罚代刑以纪代法。也希望各级政法机关要集思广益,发现什么问题就去解决什么问題,而不是去解决提出问题的人,那样会导致问题更大。 北京中公法律咨询中心主任陈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