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华
陈中华:发展是为了人民的生活幸福,而绝不是为了人民更加劳累

陈中华:发展是为了人民的生活幸福,而绝不是为了人民更加劳累

陈中华.jpg

      2024年02月06日 新京报赵敏:春运开启,一场大迁徙正在北京这座城市进行。拉着行李箱的年轻学生、手提肩扛大包小包的务工人员,涌向大大小小的交通枢纽。北京西站,列车大多发往西部和南部,铁路线延伸,串起几个“打工大省”。作为全国客运量最大的火车站之一,从1月26日到3月5日,为期40天的春运,北京西站预计发送旅客490余万人。

 1月28日晚,北京西站。  新京报记者 赵敏 摄 1月28日晚,北京西站。  新京报记者 赵敏 摄 

  四川遂宁人向代贵今年57岁了,脸上的皮肤接近黑黄色,胡子长了出来,说起话来,沟壑聚在两颊和额头。他一进候车室,就吸引了不少目光。一米五六、一百零八斤的小个子,用一根竹筒扁担,挑两只满满登登的化肥袋,里面是衣服和被褥;扁担两头还挂了一串塑料水桶,桶里装着衣架、水壶、电锅和几盒方便面。

1月30日凌晨,向代贵挑着行李出现在北京西站第五候车室。  新京报记者 赵敏 摄1月30日凌晨,向代贵挑着行李出现在北京西站第五候车室。  新京报记者 赵敏 摄

  担子有四十公斤重。年轻的时候,他在工地干小工,能挑起比这还重的担子,有时是水泥,有时是砖头。现在,这些重量已经让他觉得吃力。带有四川口音的中年女人来跟他搭话,“老乡,你怎么带这么多行李啊?”不止一个人对他有疑问。向代贵的嗓门大,说话周围两三排的人都听得到,“都是些衣服破烂,都带回家了。”

  过去一年,他漂在北京的五六个工地上,中间还去了一趟沈阳,哪里有活儿去哪里。每次换地方,他都带着这些行李,除了手机里的钱,这是他在外的全部家当。回家,这些东西还得带着。“带着吧,我们在农村,都有用上的地方,不然过年出门打工还得再买新的,多浪费。”

1月30日凌晨,向代贵坐在第五候车室的座位上,旁边放着他的行李。  新京报记者 赵敏 摄1月30日凌晨,向代贵坐在第五候车室的座位上,旁边放着他的行李。  新京报记者 赵敏 摄

  他吃过苦,11岁时,父亲生病,家里穷得没饭吃,他跟着母亲出门讨饭,做“告花子”。向代贵不在乎周围人的目光。在地铁站,他担心自己东西多、坐扶梯会影响别人,只坐直梯。地铁上,有人打趣问他“是不是收破烂的”,“我只收不卖”,向代贵笑着回应。

  地铁上、火车站里,拉行李箱的人越来越多。但像向代贵一样的农民工,依旧用最“经济实惠”的方式打包行李:特大号印有“中国旅游”的帆布包、床单、尼龙袋,都是他们最常用的。

  拿行李多的人,总是自觉地占据检票口“第一”的位置,想快速通过,不耽误后面人。

  比如已经在检票口等着的那对夫妻。他们要去湖北十堰,分三趟运来大大小小12件行李,行李箱、背包、手提包……在检票口一一码好后,两人坐在装衣服的包上守着。他们已经四年没回家,北京十几平方米的出租屋里越塞越满当,扔又不舍得,便趁这次回家都带走。

  每一件行李都有他们的用处。候车室的另一个检票口,立着不知道谁的两台饮水机;回河北邯郸的家政阿姨,绑了一把新拖把在行李箱上,准备带到家乡的楼房里用;河南三门峡的黄升,在怀柔一处工地做保安,他带了五只小号水桶,来年给樱桃树施肥的时候能用到。

 黄升带着一个帆布包、五只水桶,在北京西站地下一层等车。  新京报记者 赵敏 摄黄升带着一个帆布包、五只水桶,在北京西站地下一层等车。  新京报记者 赵敏 摄

  回家的时间是一件需要计算的事情。在到达北京西站之前,黄升要倒两趟公交、两趟地铁,花四个小时。计划在车站过夜,他穿上加绒的牛仔裤,绿色帆布包里还带了一件军大衣。

  对向代贵来说,回家也要计算成本。K817次列车在早上八点零四分出发,行驶一天一夜后,他才能下车。硬卧410元,他不舍得,因为硬座只要236元。

  他奔波了大半辈子,靠自己的努力,和腿脚残疾的妻子把日子越过越好。年轻时,向代贵在工地干杂活挣钱,养大了女儿,2008年大地震后,他又重修了家里的房子。

  最近十年,没法再卖力气,他找了“轻松”的活:在工地上做“钢结构”,简单来说,就是把建房子的一根根钢架搭起来,打螺丝,上油漆。为此,他常要爬到高处,只有一根安全带系着,得时时小心。

  “人越老越想家,越想回家过年。”这次,向代贵打算回去看看丈母娘,走走亲戚;女儿和女婿吵架了,他得帮忙处理;另外,他计划等拿到工钱,一定要把家里的院坝给打(修)了,了却自己十多年来的心愿。

  1月27日,零点五十分的列车发走,清洁车亮着黄灯驶过,候车室的座位空了一大半。下一班列车发车时间接近五点。旅客们将要度过疲惫又难熬的下半夜。近一半人抵不住困意,有的把床单铺在地上,躺下;有人趴在行李箱上,有人枕着同伴的肩膀。凌晨一点钟,黄梅(化名)给手机充好电后,把背包放在座椅扶手上,斜着入睡。

凌晨的北京西站,候车的三位乘客在座椅上睡着了。  新京报记者 赵敏 摄凌晨的北京西站,候车的三位乘客在座椅上睡着了。  新京报记者 赵敏 摄

  54岁的黄梅原本没打算回家。她在天津做育儿嫂,春节期间,正是城里的家政工缺人的时候,活好找,工资也比平时高,她想多挣些钱。

  但一听到妈妈过年回不了家,视频电话那头的小儿子立马眼眶红了。黄梅心软了下来,决定回去。17岁的小儿子今年高三,在高考前的关键节点,黄梅不想让这事给儿子带来情绪波动,影响到他的学习。

  她也想孩子。她说,育儿嫂这份工作是舍下自己的孩子,去带别人的孩子,“你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啊。”

  她带了一个背包,手提包里装着几件换洗衣服,塑料袋里装着天津麻花。

  北京西站到广西黎塘的K21次列车,早上八点二十分发车。前一天晚上九点,黄梅就从天津坐车赶到北京西站,吃了一盒泡面后,在候车室里坐着。没有买到硬卧车,她要坐33个小时硬座回家。

  在这个年纪,独自来北方打工,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黄梅的老乡在雄安工作,告诉她“这边机会多”。去年9月,她从广西的农村来到2000公里外的天津,经过培训面试后,住到了雇主家中。

  北上之前,她已经在广西拿到了金牌月嫂证、护老证。家政公司的培训,主要的作用是让她了解北方、适应北方,同住宿舍的北方姐妹也教她蒸馒头,炒合北方人口味的菜。

  但黄梅还是闹了一些笑话。工作第一天,雇主在菜单上列出鱼香肉丝,这是她没听过的菜,公司的姐妹告诉她,食材有猪肉丝、木耳丝、胡萝卜丝……“鱼呢?鱼香肉丝怎么没有鱼?”这句话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说到这,黄梅双手捂脸,也忍不住笑弯了腰。

  后来,她又知道,“荷塘月色”原来是几种蔬菜的混合炒,也跟着雇主家的老人学会了摊鸡蛋薄饼、擀饺子皮。

  她盘算着,等到家,要把新学的这些“名堂”做给儿子和丈夫尝尝。但懂事的儿子已经提前问好妈妈想吃的菜,等黄梅到家,就能喝到煲好的鸡汤。

  在天津待了五个月,黄梅还是不适应寒冷干燥的天气,嘴唇上火起泡,手也干裂,在雇主家三个月,她瘦了十斤,儿子在视频里看到她,心疼,“妈妈,太累的话就回家吧!”“没事的,没事的。”黄梅每次都这么说。

  她很勤快,每周仅有的一天休息时间,她会回到公司宿舍,里里外外收拾一遍。同事们和她关系好,大家都来自天南海北,处出了感情,这也成了黄梅在异乡的精神支撑。这次回家,还有姐妹在微信上给她发来红包,叮嘱她在路上买点好吃的,照顾好自己。

凌晨的北京西站。  新京报记者 赵敏 摄凌晨的北京西站。  新京报记者 赵敏 摄

  与黄梅隔着一个座位的,是去往湖北荆州的李雪花和她5岁的小儿子。她原计划预约凌晨两点从大兴到北京西站的车,但没司机接单,只好提前打车来。

  孩子困了,躺在妈妈的厚衣服里怎么都不舒服,哼唧着一遍遍问,“妈妈,车什么时候到啊?”

  李雪花和丈夫在北京打工,5岁的小儿子在老家,公公婆婆帮忙带。她想孩子,儿子一放寒假她就回荆州,把他接到北京团聚。

  身边有人不理解,跟她说,“反正春节都是要回家的,就这几天时间了,还把孩子接去干吗?”李雪花觉得不行,即使只有几天,她也想让孩子待在身边。

  凌晨三点的候车室里,李雪花把自己的羽绒服拉链拉开,紧紧包着儿子,轻轻拍着,哄他入睡。

  1月31日,23岁的苏俊熹和梁桂豪坐在座位上,刷手机打发下半夜的时间。他们读大四,刚结束在天津的实习,回广西和家人团聚。

  梁桂豪的包里有几份天津的报纸,给爷爷带的。爷爷喜欢读报,他要把自己“所在城市发生的事情带回去”,给爷爷留念。

  “平平安安回家”,对苏俊熹的家人来说,这是最重要的礼物,是父母叮嘱他无数次的话。路程要33个小时,除了行李箱和背包之外,苏俊熹还带了一个小挎包,单独放了三块大功率充电宝,以保证手机随时有电。

苏俊熹的三块充电宝。  新京报记者 赵敏 摄苏俊熹的三块充电宝。  新京报记者 赵敏 摄

  他是家里的小儿子,父亲年近70岁,他想毕业后找份离家近的工作,陪伴父母。出来实习后,苏俊熹学会了几道家常菜,还学会了包饺子,准备回去做给爸妈尝尝。每年大年三十,苏俊熹一家都会在奶奶的老房子里吃团圆饭。去年,奶奶去世了,但团圆的计划没有变。

  58岁的张香秀,抱着7岁的孙子坐在行李上,她的脚边铺着薄被,丈夫睡在上面。这次回老家,张香秀最重要的事情,是去看望88岁的老妈。她心里愧疚。过去的30年,张香秀的身份从妈妈,升级到奶奶。儿子结婚有了孩子,7年前,她搬到儿子生活的城市——辽宁鞍山,帮忙带孙子。平时都是离得近的大姐、二姐照顾母亲,她只能用金钱弥补。

  大概8天前,她带着孙子来到北京房山,和在这做装修的老伴儿团圆。等他放假,一起回河北邢台。“忙忙叨叨,一年一年过得真快”。张香秀感叹。等她回家,要蒸锅馒头、豆包,打了年糕,买上米、油、鸡蛋,去看看老妈。

  1月27日凌晨,张香秀抱着熟睡的孙子。  新京报记者 赵敏 摄 

“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有3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占世界人口的1/3,相当于全国人民进行两次大迁移。中国春运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最大的周期性运输高峰,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口语中的“春运”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春节前后的运输现象,二是“春运期间”的简称。春运规模之大,以致中国大陆交通难以承受,为了解决春运问题,中国政府每年都要提前部署,但仍无法满足春运要求。

2012年1月14日早晨7点过后,深圳,一群连续数日排队但都买不到火车票的民众在深圳火车站售票厅内聚集,随后近百名群众来到一旁的香格里拉门前堵路,希望铁路部门能解决车票问题。后来辖区警察前来疏导,人群被带到深圳火车站广场后,又有部分人跑到公交站场出入口继续堵路。图为民众在深圳火车站公交站广场门前堵路,与警方发生冲突。

360截图20240211032316760.jpg

人民网2024-01-17记者乔雪峰:2024年春运将从1月26日开始,至3月5日结束,共40天。在这40天里,探亲流、务工流、学生流、旅游流等几大客流叠加,人潮涌动的春运大军将再次奔向天南海北,今年春运期间客货运输将保持高位运行,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将达到90亿人次。其中,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营业性客运量将全面回升,总量超18亿人次,同比增长约40%。




q.jpg


我想,这是诱发社会动荡的生动案例。不管从何种目的去研究,春运都不是一个好东西。因为,春运是一场浩劫,一场全民参与的对全社会财力、物力的绞杀行动。“春运”已演变成为一场中国人口大流动,大迁徙。为此,整个社会将动用所有运力、物资去满足中国人对春运旅行的好奇,谁也不敢面对春运期间出现的任何群体性问题,毕竟是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将达到90亿人次,稍有不慎将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有罪之人。

我本着研究春运,支持社会稳定的观点,特别建议国家取消春运!让关爱、理解、友善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这样不更好吗?彻底改变中国文化领域里的表演成分,从取消春运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醒醒吧春运!醒醒吧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每年春节人们都集中回家过年,造成铁路、公路、航空运输的压力有目共睹。中国13亿多人口,每年春节春运期间,大约有4.5亿人口需要运送,交通压力很大的。这还是正常天气,如果期间遇到冰冻雨雪的严重灾害天气,象2008年春运期间,那造成的拥堵、滞留更是可怕。这样的运输量,这样的拥堵,不仅给运输部门造成压力,也给回家的人们造成困难,增加了回家的风险,也提高了回家的成本。在中国,无论做什么都要考虑中国有13亿多人口这样一个国情。13亿多人,有三分之一的人要在春节期间赶在路上,这不是一个小问题。

360截图20240211030855241.jpg

bf65206408ebf9b4cf6035bd9e621501_1551989751601200.jpg

c3165e6cdf52ee7a90e900e2cdfa0119_1548978308837439.jpg

春节这个传统的习俗,它既不是什么陋习,也不是什么美德,只是一种习惯,这个习惯应该改一改好些。如果你很想念父母,你可以春运过后再回去,避开春运高峰期。政府应做好人民的思想工作,不要为了经济利益,放任大家春节回家,劳民伤财,还可能诱发社会动乱。

那么,取消了春节人们难道不要回家吗?怎么办呢?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普遍实行带薪年假制度,规定职工可以每年享受20天左右带薪年假,员工可以自由选择一年中的20天休假,我建议中国取消春节并不是反对团圆,团圆是挺好的,但团圆不一定非要在春节期间不可,完全可以根据人的合意在带薪年假里团圆,应在大家自已生日或亲人生日时过年假好些,这样可以错开,全国人民就不会集中在几天回家了,就不会有世界上和史上最大的人口迁徙了,就不会有春运问题了,令中国头疼的春运问题难道不就迎刃而解了吗?同理,也应该取消国庆长假,中秋、端午长假了,只要放一天假就足矣,没必要放7天或3天长假,有20天带薪年假就足够了,十一期间的交通问题,旅游紧张问题也和春运问题一样迎刃而解了。

另外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传统陋习之一,鲁迅先生就很感慨于洋人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造枪炮富国强兵,中国人却用它来制造爆竹浪费财富。主张放烟花爆竹的唯一理由是所谓那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民俗”,只有燃放烟花爆竹才有年味儿。这是由于中国千百年来经济落后,人们没有更多的娱乐活动造成的。今天人们有丰富多彩的娱乐和多样的庆祝活动,不燃放烟花爆竹照样有年味儿。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观念也应该与时俱进。不能因为是传统习惯,就一律保存。好的习惯应保存和发扬光大,对于那些不文明,有百害无一利传统陋习,就应彻底铲除。

a38912d6bf350258b9e53a23a3184ea4_1549152508432971.jpg

111214ad9f548cbe2cd83622f8be522d_1549152300436819.jpg

辛亥革命前中国女人缠小脚被认为是流行千百年的民俗,有些无聊之辈,对这“民俗”极力加以褒扬和赞美,把女人备受痛苦缠成的小脚称之为“金莲”,古诗词中不乏赞美之辞。直到辛亥革命成功才把这一陋习“民俗”彻底革除。对那些落后、丑陋、违反环保、危害人民身心健康的所谓“民俗”,应该予以彻底废除。文明进步总是会受到愚昧落后的阻碍,不能以人数多少来决定是非,虽然有相当多的人主张燃放烟花爆竹,但是我看不到一条其他更像样的理由。

每年都有多起生产厂家和经营烟花爆竹店发生爆炸,引发火灾后导致人员遇难。因燃放烟花爆竹而致伤残(眼睛炸伤者居多)、死亡的人和造成的火灾物资损失也很多,希望有关部门能统计出个数字来,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另外,近年来烟花爆竹的威力越来越大,对城市中的电力、天然气管道设施造成严重威胁和隐患。 春节放炮有以下不好之好:

1 空气污染,爆竹中含有太多的硫化物,硝化物等,燃烧之后会放出SO2,NO2,等有害气体,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2 固体污染燃放后的废纸,既浪费资源和人力,又污染环境。

3 把自己的感受强加于人,强迫别人以与自己同样的方式庆祝新年。

4 噪音污染,声音太大,有的人被震聋,有的老人心脏病复发。在“年味”和“人命”面前,是不是更应该珍视一下老人们的生命?老人们养育我们不易,老了老了,难道我们年轻人还为自己的一时痛快搭上多少条老人的性命?

一项传统是不是好的,值得发扬要看是不是对人对已有利,传统的不一定就是好的,比如裹脚以前是传统,放炮也是跟裹脚一种恶习,应该放弃的 ,放炮是有百害而没有一利的,是一种相当坏的习惯.,放鞭炮的所谓“好处”只有一个,那就是声音,显得有点喜庆。而害处可就多了去了:环境污染,噪声污染,炸瞎眼睛炸伤肢体的危险,导致火灾的危险等等。过去人们的娱乐方式比较少,放点鞭炮找个乐子,而现在时代发展了,人们应该寻找更文明更健康的娱乐方式,这燃放鞭炮已经是一种陋习了,应该坚决废除!

有人说,鞭炮产业解决了某些地区的劳动就业问题,这是事实。但是提出限制,不一定就是“漠视生存劳动”。时代是发展的,一些产业消亡了,还会有新的更先进的产业来代替它,计算机的出现淘汰了多少产业,又出现了多少产业?何况这个产业给从业人员带来的并不都是幸福,看看死了多少人就知道了。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为了钱,很多外国人不愿做的有害的产业,我们都做了,烟花也是这样。我不以为外国人造不出美丽的烟花,[比我们先进的武器都造出来了],消耗量小,又有害,就“让利”给中国了。为了人民的健康国家的稳定,应当尽废除春节禁放鞭炮。

前段时间,拼多多的一位23岁女员工猝死,一张拼多多知乎官方留言的截图引发争议。截图中,拼多多官方称:你们看看底层的人民,哪一个不是用命换钱,我一直不以为是资本的问题,而是这个社会的问题,这是一个用命拼的时代,你可以选择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选择安逸带来的后果,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努力的,我们都可以。

随后,拼多多官方承认员工猝死,并表示事发之后,公司同事一直陪伴家属,遵父母意愿,不对外发公告。同时称从未发布过网传截图的“官方回应”。经排查,该内容系拼多多营销合作供应商员工用个人手机发布,该言论不代表任何拼多多官方态度,同时,拼多多对官方账号管控不严致歉。

当前,总是鼓励生产扩大生产,为了维持生产,国家就需要讲扩大内需。比如,今天的中国社会,无论大中小城市,都已经是车满为患了,就整个社会而言,实际上已经不需要或者不能继续增加小汽车的数量了,但是国家仍然要鼓励甚至奖励人们去购买小汽车,这样才能维持企业继续生产。

其它的各种产品,如服装鞋帽,床上用品,日常生活用品等等之类的道理也一样,也都要有人购买才行,即便人们实际不需要,也要采取鼓励、降价、补贴等等方式,刺激人们去购买,这样经济才能运行。如果生产的产品没有人买,企业就要停产甚至关门倒闭。比如,有消息说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航空公司,如果国家不给予资金支持,这些航空公司都将可能倒闭。企业倒闭了,工人也要失业,工人失业了,就没有了经济收入,人们的生活生存都会成为问题。

产品已经太多,但是为了经济能够运行,社会能够运转,仍然需要继续生产,甚至扩大生产,这完全是一种病态 的政策。发展是为了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而绝不是为了人民更加劳累。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年轻人失业率居高不下的问题在过去一年备受关注。官方数据显示,青年失业率在今年前半年逐月攀升,并在今年6月达到21.3%的新高。政府随后以“健全优化”统计工作为由,从去年8月起暂停公布最新相关数据。

我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机器越来越发达,必然会取代更多的劳动者,导致使工农们失业,这并不是什么坏事。机器造成大量劳动者(包括脑力劳动者)失业,工人们的工作完全被机器所取代,工人们就不用劳累了,这可以说是天大的好事,也是社会发展必然的结果。

机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但机器的使用造成了严重的失业问题;国家应统筹规划,统一安排。让国企多招工去沙漠植树造林、去农村平整土地、修路盖房。也可以采用轮流工作。每个工作岗位,由原来的一个员工工作,改为由两个或三个员工工作。

其实,目前根本就不存在人们没事干,而是没有计划没有人组织。目前农村还有不少破旧的公路房屋,甚至土路草房,就是城市里也有很多破旧的楼房街道。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建设的投资,一能解决国家产能过剩问题,二能解决就业压力问题,这是一个利国又利民的事业。政府为人民办事不要去计较盈亏,没钱印钱就可以了。

政府拿钱给建筑企业,建筑企业拿着政府的钱组织工农建设就行了,工农有工作就有工资消费,经济就循环发展起来了。有些经济砖家可能会说,大量印钱会引发通货膨胀,我认为通货膨胀不是因钱多,而是因为缺货,比如目前的钢筋水泥和车房服装过剩会涨价吗?解决通货膨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生产力度,缺什么生产什么,不管什么东西,多了都不可能涨价的。


QQ图片20210205145315.jpg


▲洪水退下后,村民陆续回家查看受灾情况。

▲2023.8.3门头沟洪水退下后,村民陆续回家查看受灾情况。

▲一位村民查看自己家里受损的房屋。

▲一位村民查看自己家里受损的房屋。

QQ图片20230819165836.jpg

QQ图片20230819165836.jpg

b39f94ca64d7515180ed4ec4479accae_1703030296855170.jpg

一是进一步巩固和修建通村公路,解决偏僻角落村湾出行难问题。二是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资金的投入,挖塘堰,修沟渠,切实解决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用水问题。三是整合平整土地,实行农业生产机械化,可以由村干部领导联合生产,也可以由招标承包给一个企业生产,要改变过去包产到户的政策,把一大块地分成几小块,一户一小块,你种这他种那,农业根本实现不了机械化的。四是一村建一所学校和一所养老院及一个门诊部,让村民就近学习,就医,养老。五是根据实际需要,一村先建一幢水,电,燃气,广播电视,网络,暖气空调等设施齐全统一装修好的防汛抗震楼房,免费提供给村民居住生活后,再让村民把旧房平整成农业土地。不要先拆后建,想从中渔利。

以上建设需要很多建材及工人的,政府不用为产能过剩而发愁,也不用为农民、工人、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的就业问题而发愁,政府更不用为政权能否长期稳固而发愁。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这是千古不变的铁律。你给人民办这么多好事,人民拥护还来不及呢!

当前,受发展水平制约,我国东中西部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促进共享发展,要紧盯薄弱地区和困难群体补短板,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让全国各地基本均等、全体人民普遍受惠。

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农民和中国工人,是完全在党领导下劳动生产的,党根椐国民需要,让农民工人干啥,农民工人就干啥。工农安居乐业,党的政权稳定。搞市场经济后,党把工农推向市场,失去领导的工农只好给资本家打工,拿资本家的工钱,听资本家的话,受资本家的领导,工农受资本家的剥削,党无形中失去了领导工农的权力。我认为;主动性和积极性完全可以以道德教育的引导和赏罚分明的制度解决的,失去领导工农的权力之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由强有力的政权统一配置资源。我们新中国建国初期,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在国际封锁的恶劣环境里,快速地建设起初具规模的工业和公共基础设施。恰恰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制度,以粮票、油票、布票为表征的绝对平均分配,使得即使在最困苦的时期,绝大部分人还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物质生活。

如果是经营一家公司,当然是计划得越周密、管理得越严谨、部门与部门之间步调越统一,公司的效率就越高,效益就越好。扩展到一个国家,统一经营整个国民经济,道理也该一样。何况,有的大型公司的经济活动规模,比有的较小国家的全部经济活动规模,还要大。无处不至的计算机互联网,高速运算的超级计算机,为实时地、不间断地收集和处理全部经济主体(个人、企业、政府)的经济数据,为精确地、极速地、高效地统一配置资源,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计划经济本有的优越性,已经能够发挥。

搞市场经济,以为私心可以刺激生产力,提高积极性,就充分利用私心强国,我认为;搞市场经济,在资源的配置上,存在盲目性和局限性,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导致经济危机;在收入的分配上,会造成社会分配不公,加剧贫富的矛盾;在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方面,会产生拜金主义等消极现象。也就是导致资源浪费,环境变坏,劳民伤财,贫富不均,民无诚信,官无道德,人民为了钱坑蒙拐骗,官员为了钱贪赃枉法,政府为了钱出卖土地矿产资源,搞市场经济完全是在搞垮中国。

市场经济逼迫人人必须学坏,社会面貌也就势必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罪恶丛生!现代西方经济学家已经对市场经济的弊端作了许多研究,也提出了不少理论,主要如下十点:

1有限理性,导致资源配置扭曲。消费者和厂商的理性都是有限的,这使得他们不知道,也不可能作出最优决策。

2不对称信息,导致逆向选择,资源配置再次扭曲,劣货驱逐良货。为此,人们不得不付出巨大的成本来进行矫正。

3风险和不确定性。导致决策经常失败,造成世大的损失。

4外部性,导致环境污染、环境破坏。

5在公共物品的生产方面,完全失去调控效力。

6在宏观上,市场经济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需要政府干预。

7从动态来看,市场经济不能实现经济稳定增长,总会发生波动。

8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的调节,在供过于求,大量资源已经用于生产超过市场需要的产品时,价格才下降。此时已经形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9市场调节是一种成本巨大的调节。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价格下降,生产减少,这意味着许多的工厂要破产,工人要失业。

10市场调节是一种迟缓的调节。在价格下降之后,生产并不立即就减少,而是还要继续维持以往的生产势头,经过一段比较长的时候之后,生产才能减少。在这个生产逐渐减少的过程中,又有大量的资源浪费了。具体到我国,也许还应加上无序竞争带来的浪费和低效率。

市场经济条件下,奉行的是一套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体制,这个体制下,国家总是需要鼓励生产扩大生产,在当下世界疫情严重,外贸外需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为了维持生产,国家就需要讲扩大内需。比如,今天的中国社会,无论大中小城市,都已经是车满为患了,就整个社会而言,实际上已经不需要或者不能继续增加小汽车的数量了,但是国家仍然需要鼓励甚至奖励人们去购买小汽车,这样才能维持企业继续生产。其它的各种产品,如服装鞋帽,床上用品,日常生活用品等等之类的道理也一样,也都要有人购买才行,即便人们实际不需要,也要采取鼓励、降价、补贴等等方式,刺激人们去购买,这样经济才能运行。如果生产的产品没有人买,企业就要停产甚至关门倒闭。比如,有消息说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航空公司,如果国家不给予资金支持,这些航空公司都将可能倒闭。企业倒闭了,工人也要失业,工人失业了,就没有了经济收入,人们的生活生存都会成为问题。

产品已经太多,但是为了经济能够运行,社会能够运转,仍然需要继续生产,甚至扩大生产,这不是一种病态社会是什么?有人可能会说,有哪个社会又不是这样的呢?当然有啊。共产主义社会(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就不是这样的。上述这种情况如果是在共产主义社会,是完全不存在的。比如前面说到的小汽车,在社会保有量已经足够多的情况下,国家是不需要继续生产的。因为,即便不生产了,工人也不存在失业,也不会生活没有着落,这样当然就不会继续生产了。如果我们从这样的角度观察问题,我们还会发现共产主义还是一个非常非常节约的社会呢。

共产主义社会,企业都是公有制,国家生产的一切物品,都是属于全体人民所共有,国家实行按需分配,消灭了一切私有,那么,整个社会生产,完全可以根据国家计划按部就班地生产,各种产品都是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如果各种产品都非常丰富了,完全能够满足人民的各种需求了,是不存在不需要为了经济社会运行还要去“拉动内需”的,国家就完全可以减少甚至停止生产。就是说,只要国家生产的各种产品,能够满足人民的需求,是不需要继续生产和扩大生产的。有人当然会说,共产主义,那是猴年马月的事情,根本就是短时间内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事情当然不是这样。共产主义是完全可以在一个可以预见的较短的时间内,在一部分国家率先实现的。

只要这个国家有共产党的领导,实行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制度,国家所生产的各种产品极大丰富,完全能够满足全体人民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需求,这个国家就完全可以在世界上率先进入共产主义。当然,要率先实现共产主义,除了物质条件,还需要一个条件,就是这个国家的人民有要求国家实现共产主义的强烈意愿,尤其是这个国家的共产党有带领人民在世界上率先实现共产主义的强烈意愿。也就是说,只要这个国家具备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两个条件,这个国家就完全可以在世界上率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实际上,以中国今天的发展状况,中国是完全具备了在世界上率先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的。今天中国生产的各种产品,不光能够满足自己的人民的各种需要,而且还大量地销往了全世界,满足了世界人民的需求。很显然,今天的中国,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条件是完全具备的。所以,中国要想在世界上率先实现共产主义,中国需要的只是另一个条件,党和人民实现共产主义的意愿。只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有实现共产主义的强烈愿望,共产主义社会是完全可以在中国率先实现的。

如果中国能够在世界上率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甚至可以肯定,中国是完全不需要今天这么庞大的实体企业生产规模的。如果实体工业规模减小了,人民是不是也不需要像今天这样拼命地辛苦地劳作了?而且,共产主义的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国家的教育科技创新以及国家的发展进步等等都只会做到最好。有人可能会说,你把共产主义想的太简单了。太简单吗?共产主义其实没有那么复杂。正如前面所说,只要国家的各种产品极大丰富,只要这个国家的共产党和人民有带领人民实现共产主义的认识和意愿,共产主义在一个或数个国家率先实现,是完全可能的。

我看中国完全可以在世界上率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如果能够在全世界率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除了将在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社会等方面给中国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还必将在工业农业城市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给中国带来革命性变革,中国的山河将会得到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重安排。共产主义的政治,将变得更加清明,更能体现全体人民的意愿,更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科技文化方面,共产主义的实现,必将给中国的科技文化事业带来更大的进步发展飞跃与繁荣,中国的科技文化事业必将进入一个更好的历史发展阶段。教育方面,共产主义的实现,必将使中国的教育事业上一个新的台阶,进而到达教育的顶峰状态。中国的教育将会因才施教,使中国学生从小得到最好的教育,中国不仅会继续普及大学教育,而且将会大力发展硕博教育,使中国的教育继续引领世界教育的发展潮流。社会方面,随着中国进入共产主义,中国社会将变得更加和睦友好和谐,人民的生活会更加幸福美满。

进入共产主义后,中国将重新对国家整个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做一个大规模的调整。通过进行共产主义改造,以往过多的工业生产规模将被压缩,中国的工业生产,除了出口换汇,以换取工业燃料原材料及先进技术等,更多的将是为了用来满足于福利于服务于中国人民;中国的工业布局通过大规模调整将显得更加的科学合理且富有战略性,中国工业经济过渡集中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以及东部和沿海地区的情况将改变。在共产主义改造过程中,中国将再一次重新规划工业布局,东南沿海及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工业将再一次大量地迁往中西部,从而从根本上彻底扭转以往工业布局过于集中且偏重东南沿海和大城市以及特大城市的状况,使得我国工业在中华大地上的线状或块状布局的状况得到根本的改观,从而使中国工业实现在全国的科学合理布局。通过调整工业布局,中国人民外出打工的历史一页也将从此彻底翻过。中国过大的工业规模是完全不需要的,中国是完全不需要为了换回不需要的外汇而拼命生产的。让人民非常辛苦的去拼命工作,国家的资源能源被大量消耗,土地山川河流大气被严重污染,结果却换回大量了无一用的外汇,这样的发展,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中国人民,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吗?不是。这样的发展显然是有问题的。

改变工业布局偏重东南沿海和大城市特大城市的状况,尤其把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工业项目重新在全国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布局,这对于减少交通运输量及运输成本,减少国家交通运输压力都是有益的。

中国如果在全世界率先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将对城市和农村进行大规模的共产主义改造。通过共产主义改造,中国将改变城市现状,调整城市布局,中国人口大量集中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和东部以及沿海地区的情况将改变。就是说,在共产主义改造中,中国将向内地和农村地区大规模迁移城市人口,中国不合理的人口分布从此将彻底改观。通过向内地和农村地区大规模迁移城市人口,中国大城市特大城市的人口将被大大压缩到500万人以下,中国过度密集的城市群也将从此消失,中国的城市将会因此变得更加的美丽。向内地农村地区迁移城市人口,不说其它,单是大城市特大城市人口每天生活必需的运输成本的节约,就是一笔不可小视的数字,这将是一笔巨大的能源节约。

减少大城市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向内地农村地区迁移城市人口,改变工业布局偏重东南沿海和大城市的状况,既是规避和降低地震台风雨雪等自然灾害风险的需要,也是规避和降低战争等人为毁灭性灾害损失的需要,从而使地震台风雨雪和战争的风险大大减小。

农村及农业方面,共产主义的实现,中国农村同样将进行大规模的共产主义改造运动,即农村城市化共产主义改造运动。从此,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将从中国版图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崭新的农村城市。农村城市将依托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重新布局。中国祖祖辈辈历代生活在边远山区人烟稀少地区少数民族散居区等地的人民,将告别传统的生产生活模式,迁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集中居住,成为城市新居民。这些生活在山区和偏远地区人民的迁出,将从此彻底改变他们生产生活居住教育医疗等各方面的条件,从此过上幸福美满的共产主义新生活。

如果中国能够率先实现共产主义,必将给中国农业带来革命性变革,中国的山河将被重新安排,彻底改变以前中国农业散乱及条块分割等状况,中国将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的安排农田整治,水利建设,林业建设,农牧渔业建设等,中国农业将从此做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中国农业也将从此形成现代化大农业和优势农业的格局。

农村城市将不仅从事农业生产,还将从事工业生产。随着中国城市和农村共产主义改造的完成,中国的大中小城市布局将更加科学合理,我们的国家将从此变得更加秀美大气;中国人民将从此实现稳定的定居生活,以往工作地和居住地分离的状况也将彻底改变,夫妻家庭成员劳燕分飞的状况将不复存在。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共产主义的实现,也必将给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一方面,中国将彻底告别各种各类的工业污染,环境污染,水源污染,空气污染,食品污染等等污染,中国的天空将从此更蓝,水将从此更清,环境将从此更加优美,人民的饮食将更加安全。另一方面,中国从山区等不适宜人类居住的人口迁出以后,国家将进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恢复或重新安排山区的生态植被,给鸟儿等各种野生动物以更多的生存活动空间,使它们得到更好的保护,使这些地区从此成为野生动植物的天堂。

有人可能会说,进行共产主义改造,那得花多少钱啊?其实金钱的多与少不过就是一个符号与数字而已,我们可以设想,一个国家没有钱,但是他们的各种建筑材料诸如钢材水泥砖瓦砂石木材以及各种建筑机械建筑技术等等再加上盖房的技术工人一样不缺,他们能够盖出房子来吗,答案是肯定的,能。那么显然,只要我们的各种材料,各种建材及装修装饰材料等足够,即使没有钱,这种改造也是完全可以进行的,何况我们政府是可以生产钱的。其实干这些事,政府负责生产钱就可以了。有些经济砖家可能会说,大量印钱会引发通货膨胀,我认为通货膨胀不是因钱多,而是因为缺货,比如目前的车房服装和钢筋水泥过剩会涨价吗?

如果共产主义在中国实现,不仅将给中国社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还将给中国的山河面貌带来革命性的变革,这将是一场真正的伟大的革命。共产主义在一国或数国的实现,必将大大加快共产主义在全世界实现的进程。向往美好,是人类的天性。在中国古代,就有陶渊明写《桃花源记》,幻想着人类能生活在桃花源那样美妙的地方,唐代诗人也有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那样美好的情操,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在其所著的《乌托邦》一书中,也幻想着有一个公有制的幸福社会。可见,人类向往美好的社会,是由来已久的。

在旧中国,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视共产党共产主义为洪水猛兽,在他们的描述中,共产党共产共妻,是青面獠牙的吃人魔鬼。他们恨不得把共产党人赶尽杀绝,他们对所抓捕的共产党人用尽各种残酷的惨无人道的刑罚,他们对共产党人宁可错杀一千,决不放走一个。然而,当人民最终认识了共产党,认识了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劳动人民的政党,是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大众谋利益,谋幸福的政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结果,人民坚决地选择了共产党,选择了毫不动摇地跟着共产党走,向着共产主义的灿烂美好的未来前进。

共产主义既然是这样一个美好的社会,那么,当广大的共产党员和人民大众认识了共产主义的伟大与崇高,灿烂与辉煌,共产主义距离实现的日子还会太遥远吗?不会了,决然不会了。共产主义在她的实现过程中,失去的只有落后缺点不足甚至罪恶,而她迎来的却是幸福美满伟大崇高灿烂与辉煌!如果共产主义能够在中国实施,必将给中国社会带来一次深刻的巨变。中国的山河会变的更加壮丽,环境会更加优美,空气会更加洁净,社会会更加发展,科技会更加进步,人民生活会更加幸福,人与自然会更加和谐。共产主义,伟大的灿烂辉煌的共产主义,已经正在向我们大步走来,我们分明已经听闻到了她有力而欢快的脚步声。

共产主义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实现,必将大大加快共产主义在全世界实现的进程,敲响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灭亡的丧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一个或数个国家首先实现共产主义,不仅将使人类的终极梦想早日成为现实,而且还必将对还未实现的国家和人民,尤其是资本主义国家和人民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冲击。革命的爆发是必然的。尤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他们还会继续容忍社会存在的巨大差异吗?他们还会继续容忍资本家残酷无情的剥削压榨吗?他们还会继续容忍自己照旧辛苦劳累却依然贫穷,而资本家们却整日的奢靡腐朽吗?还会容忍社会巨大的差异存在吗?不会的。他们一定会起来,团结起来,联合起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维护自己的尊严,争取社会的公正公平平等,同资本家及其代理人资本主义政权,做殊死的你死我活的斗争。真正强大的力量是什么?是资本家及其代理政权吗?不是的。真正强大的力量属于人民,属于团结起来,联合起来的人民大众。这才是真正强大的力量。与人民大众相比,资本家太渺小了,渺小得简直不值一提。这也是共产主义必然要战胜资本主义的根本原因所在。

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起来的同时,那些正直的善良的有正义感的政党和政治家们,也会起来,为国家的进步,为人类的幸福而斗争,而奋斗的。当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都团结起来联合起来进行坚决的斗争的时候,共产主义在全世界实现的日子离我们还会太远吗?共产主义如果在全世界实现,将是地球之幸,地球人类之幸,地球万物之幸。首先,我们的地球将从此变得温馨和谐,地球人类将从此步入天堂,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其次,战争的威胁将从此远离地球,远离人类,战争的损失和战争的消耗将从此不再。再次,地球的动植物资源会得到更好的保护,随意猎杀野生动物,随意乱砍乱伐野生植物资源的现象也会随之消失。第四,人类会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规划我们的地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人类,服务于人类。第五,人类将会整合各种资源,联合实行科技创新,从而大大加快科技的发展进步与繁荣。第六,人类将加大和加快进行宇宙探测与研究的步伐。

北京中公法律咨询中心主任陈中华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3683233288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国际新闻信息网 | 管理登录
0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