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中华与公安部副部长、中国警察学会会长黎虹 黎虹,原名李问洋。安徽天长人。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在中共中央机关从事研究工作。 1959-1984年担任胡乔木同志的秘书。期间,历任中共中央机关调研处副处长、中国科学院处长、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科技组副组长、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 1984-1992年,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秘书长,公安部副部长。 1993-2004年,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副理事长,中国警察学会会长(现更名为中国警察协会)。 1993年3月第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满头银发,身形瘦削,精神矍铄的黎虹,讲起经历的风云岁月,他思路清晰、思维敏捷,配上有力的手势,使得记者通过他的讲述,穿越时间,重新走进那段峥嵘岁月,切身感受到这名老党员刻进骨子里的风采。 时光穿梭回1945年8月,“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永不叛党。”窗外雷声隆隆,雨声如注,安徽天长郊外一寺庙里,一场秘密的入党仪式正在举行。面对高挂在面前的党旗,黎虹和另外两名同志宣誓入党。那年,他15岁。 彼时,国民党反动派到处搞破坏,黎虹的党员身份不能对外公开,但作为一名在党关怀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他早已下定决心,这辈子一心跟党走。 时间再往回拨数年,侵华日军将战火燃至黎虹的家乡安徽天长,年仅7岁的黎虹随家人逃难到了乡下。动荡中,黎虹的父母先后撒手人寰,只留下三个子女无依无靠。直到1939年新四军创立淮南抗日根据地,解放了天长,黎虹的生活才出现了转机,新四军收留了他,让他不仅有了饭吃,更有了书读。虽然年少的他对于共产党是什么样的组织、目标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理解还很懵懂,但遍地烽火中的那碗饭和那张书桌,在黎虹心里播下了一颗种子,“只有依靠共产党,才能生存,才能成长。” 这颗种子伴随着他,熬过了日军的封锁,也历经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破坏,引领他不断走向战斗的前沿。终于在1945年,黎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负责当地儿童工作的区委干部。 时光荏苒,黎虹仍然清晰记得入党时的画面:黎明前的暗夜里,他握指成拳,目光坚定。窗外的雷声雨声在那一刻仿佛化作胜利的号角,在场每个人的血液都变得更加灼热。而在以后的工作中,这份源自内心的灼热成就了黎虹积极向上、发奋努力的品格,带领他经受艰难险阻、生与死的考验,引领他遵循着初心的指引,践行着神圣的使命。 1947年,蒋介石集中34个旅、23万人大举进攻延安。党中央及直属机关实施主动战略撤离。正在延安中学读书的黎虹最后一批撤离。 在转战陕北的154个日日夜夜里,延安中学的400余名十五六岁的孩子,几乎是在敌人“指缝”中穿行。夜间行军,伤病不断。黎虹自始至终都担负护送病号的任务。一次,学校教导主任向黎虹下达命令,由他带领12人的病号队伍,比大队提前两小时出发,向60余里地外的目的地行进。多年后,黎虹在回忆文章中有过这样的描写:“当时,教导主任用指挥员的语气向我下达任务,他拿过军用地图,向我说明行军的路线,问我,明白了吗?”“明白了!”黎虹像战士一样斩钉截铁地回答。 在延安中学,年纪不过17岁的黎虹只是一名普通学生。教导主任之所以把这项任务交给他,他能想到的唯一理由就是:“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我知道,我要对12位同学的安全负责。” 出发没多久,他们就接到消息:敌军正从东、西、南三面压过来,按照原定路线前进就是自投罗网……正在这时,有同学前来通报说大队改变了行军路线,要他们朝西北方向走,迅速赶上队伍。黎虹当即决定迂回前进,尽可能避开敌军的围追堵截。 道路漆黑,山高谷深,小病号们相互搀扶,互相鼓励,但还是有人因夜间寒冷病情加重,无法行走。为了不抛弃任何一名同伴,黎虹独自一人冒着危险,敲开老乡的家门,想借些门板木梁,绑一副担架。 老乡却解开了家里小毛驴的绳索,塞到了黎虹的手上:“小毛驴是留着拉碾子用的,要是有急用,你们就拉走吧。牲口用完你们就留下,也不必还了。”黎虹当即感动得热泪盈眶。 眼中的热泪还未全干,队伍在半路上又遇到老乡,最后是老乡带着他们一路前行,在天亮的时候到达目的地。 12小时的行军,60里的山路。虽千般挫折、万般辛苦,黎虹感受到的是老区人民支援革命队伍的那颗“金子般的心”。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活力和战斗力的传家宝。”回忆起过往,黎虹感到,他的一生,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底。 “一要对党绝对忠诚、二要甘当无名英雄、三要刻苦钻研业务、四要严谨细致工作。”这是黎虹初到中央社会部工作时,李克农将军对他们这些年轻人提出的工作要求。这,也成为黎虹始终铭记、终身受用的座右铭。 让黎虹难忘的还有一次突然袭击式的考试。当时正值新中国刚刚成立,敌人的阴谋破坏活动频频,制止破坏活动正是黎虹的工作重点。有一次,李克农将军在院子里跟黎虹和同事们聊天,问及黎虹的工作情况,随意问了他三个问题:“国民党在金门有多少驻军?”“都是什么番号?”“军长是谁?”这些问题黎虹当下都回答了上来,正在他得意之时,李克农将军又问出了第四个问题,“师长都有谁?”这下把黎虹问懵了,他想了好一会儿,也没有回答出来。 “我们要求工作人员对自己主管的情况做到有问必答,对答如流,如数家珍,不能有任何差错。因为在特殊紧急的情况下,是不允许你翻箱倒柜查阅材料的,必须把情况记在脑子里。这是基本功。”李克农将军的教诲一字一句都被黎虹铭记于心。从那以后,黎虹更加下苦功钻研业务,工作态度也更加认真细致,后来更因为对工作情况的熟悉,被同事们称为“活字典”。 翻开历史档案,许多事件的背后,都留下黎虹和战友忠诚坚守的身影。 在“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中,他以严谨的工作为前方工作人员提供了大量及时准确的信息;在多次国家领导人的出访安全工作中,他为粉碎敌特的干扰、破坏甚至暗杀阴谋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一次次安全保卫工作中,他谦逊低调又时刻警惕,敏锐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