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中华:加强对炒房行为的严厉管控,坚持买房子是用来住的定位 近日,上海、广州和深圳三个一线城市本周接连放宽房地产政策,加入全国楼市政策宽松潮。预计首都北京也将迅速跟进。经济重镇上海星期一(5月27日)晚出台楼市新政,包括将非沪籍居民购房所需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年限从五年缩短至三年、非沪籍单身者购房区域扩大至外环内二手房、取消离婚购房限制,将首套房的房贷首付比率下限降至20%,二套房降至35%等。 广州和深圳星期二(28日)也相继宣布放松楼市限购政策和信贷政策。星期三(29日)起,外地籍家庭在广州核心区购房所需缴纳社保或个税期限从两年缩短至六个月。官方同时取消房贷利率下限,将购买首套房的房贷首付比率下限降至15%,二套房降至25%,放宽第三套房信贷政策等。 深圳则从29日起下调房贷最低首付比率和利率下限,将首套房最低首付比率降至20%,二套房降至30%;首套房贷利率下限降至3.5%,二套房降至3.9%。至此,央行5月17日打出重磅楼市宽松政策组合拳以来,四个一线城市中仅剩北京还未跟进出台新政。在已出台政策的三个城市中,广州不仅放松限购力度最大,房贷政策更是基本按照二线城市标准下调。 近年来,涉房腐败犯罪案件屡屡爆出:从落马官员“敛房”数目来看,少则几套,多则数十套甚至上百套;从级别来看,既有部级“房腐老虎”,也有村级“房腐苍蝇”;从犯罪形式来看,官商勾结,方式隐蔽,欺骗性强,手段五花八门——“房腐”:那些“套路”其实不堪一击 ——“房腐老虎”。拥有100套房产以上的部级“房腐”典型第一人,当数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案发后,刘志军受贿赃款被司法机关全部追缴,涉刘志军案及相关案件的大量财物也被扣押和冻结。其中涉及到的有关房产就有374套。2013年7月8日,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对刘志军以受贿罪、滥用职权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房腐苍蝇”。方广云原任安徽省合肥市站北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2012年底,当地居民实名举报其单独或伙同他人非法侵占136套回迁安置房,方广云因此被网友称为合肥“百套房叔”“房腐苍蝇”。2014年12月26日,方广云一案在安徽省庐江县法院一审宣判,法院以贪污罪、滥用职权罪、受贿罪判处方广云有期徒刑二十年。 ——“双百院长”。2018年7月15日,检察机关指控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原院长王天朝利用职务便利,为昆明仁贤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某承揽、开发省一院安宁市太平镇分院职工住宅小区昆华苑工程提供帮助。王天朝收受徐某通过谢瑜、李季贿赂的昆华苑小区100套住房、车位100个,价值8300多万元。云南省普洱市中级法院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王天朝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因此,王天朝被网友们戏称为“双百院长”。 炒房者的巨额财富背后,是无数普通百姓的无奈与哀叹。这种行为不仅是对社会资源的无情掠夺,更深深地刺痛了广大群众的情感底线。近日,长沙一桩涉及87套房产被查封拍卖的案件引发了广泛关注。进一步了解后,我们得知李梅在合肥的房产持有量同样惊人,两地相加共拥有177套房产,这样的数字让人瞠目结舌。当人们回溯房价突飞猛进的历史,比如合肥滨湖新区的房价从每平方米4000元在短短三个月内飙升至1万8千元,直至现在的每平方米3万元高价时,就不难理解李梅这类炒房者的出现以及限购政策的出台。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炒房行为的严厉管控。始终坚持中央要求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特别是对于长期未能出售的空置房产,应实施更严格的管理措施,以免此类房源成为搅乱市场稳定的重要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唯有持续深化房地产市场改革,方能有效预防类似的投机炒作现象再现。 炒房在房价飙升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炒房群体来说,过去十多年里赚得盆满钵满,但普通家庭却成了炮灰,面对远超收入水平的房价,只能掏空自己甚至父母的积蓄,并背上几十年的房贷。 正因如此,大家对炒房行为是极度反感的,而这一切,国家也看在眼里,所以在201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此后,各种有关“房住不炒”的政策纷纷落地,随着政策逐渐生效,房住不炒成为过去。过去的疯狂炒房模式下,在炒房的不单单是个人或是炒房团,更包括开发商、政府以及外国的资本,而这些情况,造成了以下几个十分严重的后果: 1、地方玩命卖地,财政极度依赖房地产;2、房企和炒房客都在加大杠杆,走起了“三高”的发展模式,资金风险和对金融体系造成的潜在风险不断加大;3、房价拥有很大的泡沫,再普通的房子,也有很高的价格;4、普通人被房地产裹挟,被迫成为傻子,好像谁现在不买房,未来就彻底没了机会,这辈子就彻底毁了,大家纷纷贷款涌入楼市。 以上这些问题有风险吗?答案是必然的。那么开发商、政府、炒房客,他们不知道炒房的风险吗?肯定是知道的,只不过在高回报的诱惑下,风险成了“狗屁”,压根儿没人在乎。房地产虽然在短时间内带动了经济发展,但它注定无法像科技或制造业那样,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领头羊。通过炒房涨起来的房价,实在太“虚”,违背了市场规律,而“三高模式”亦是如此,既不利于房地产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于房地产以后的发展方向,要走“市场+保障”的双轨制,并且要严格将二者区分开来。其中保障房由政府指导意见和相应的体制来提供保障,不得上市交易;商品房不用多说,除了遵循市场外,更要引导开发商建立好房子,这里的好房子更偏向于质量和服务,简单说,就算房子位置不太好,但它质量和服务过关,居民住得舒服、住得安全。 而在具体的实施上,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的新机制。就是根据当地的当地的供需来确认土地供应,原则上来讲,当地需求少房子多,政府少卖地,反过来,政府就多卖地。要确保供需关系的平衡。 2、完善房屋从开发建设到维护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这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在供给方面,要改革完善商品房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性制度,有力有序推进现房销售。在使用方面,要加快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等专项制度。对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一是贯彻现在的“保交楼”政策,可以在“期房销售”没彻底取消前,打消购房者对购买期房的顾虑,而体检、养老金等制度,可以及时发现房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对现在的老房子而言,尤为重要。 3、推进保障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这3大工程。保障房是解决工薪收入群体安家难题的关键,是双轨制中重要的一环,不论是从利民的角度,还是从房地产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都具有重要意义。城中村普遍存在环境差、有安全隐患、设施老化、公共服务缺失等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居民的居住体验好不到哪里去,另外从城市发展来看,城中村是阻碍,因此改造是必然的结果,更何况改造中的拆迁可以去掉大量库存,有助于楼市企稳。 最后是“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它是指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将平时使用和应急使用有机结合,打造一个既具备日常运营功能,又具备应急响应能力的基础设施系统。 “平急两用”中的“急”我们可以暂且不管,但“平”却很重要,往小了说,它增加了某个区域的配套,对房价自然会有影响,往大了说,可以促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城市好了,吸引人口,房地产也就有了更强力的支撑。 另外,前几天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发布《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政策的通知》,下调首套房、二套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下限。同时,人民银行发文宣布,取消全国首套房、二套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并将于5月18日起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 最近,政府颁布各种优惠政策,首付比例不断下调,利息也同步下降,然而不仅没有迎来抢购潮,反而迎来了提前还贷潮。因为不仅降首付比例,又降利息,唯独房价没有降价,在老百姓看来,政府一点诚意都没有,对社会的发展有极不利的影响,对政府的形象也有极不利的影响。 目前,北京平均工资一个月一万多,一年十几万,一套600多万的房子需要攒60年,就算你20岁出来社会工作,那也得80岁才能攒够这600多万。一线城市里的大多数打工族,一个月平均工资才6000块钱,一年7.2万的收入,就算省吃俭用一年存下5万块钱,一套200万的房子需要攒40年,就算你20岁出来社会工作,那也得60岁才能攒够这200万。 然后在这一过程还有生病,彩礼,结婚,生子,车子等等各种花费,很明显到了60岁还攒不够这200万。这样一来很多人一辈子都买不起一套房,如果一定要买房,只能掏空两代人的口袋。现在的房价很明显就高到不合理了,可是为了鼓励大家买房,政府却只想着降首付比例与降利息,唯独房价不让降。 在政府看来,高房价带来的好处有不少:一个是,在高房价的环境下,土地财政收入会越来越多,给地方财政带来的贡献会更大,这样地方政府就可以有更多的钱用于基建投资。另一个是,高房价才能给楼市带来繁荣,这样就能带动其上下游几十个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楼市的繁荣对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支撑。 不过,高房价只能在短期内对社会和经济产生推动作用,而从长远来看,高房价的弊端也很明显,甚至要比人们预想的要严重得多,主要有以下这5大社会和经济问题,无法回避。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第一,高房价导致消费需求减弱:由于现在的房价过高,很多家庭都要掏光所有积蓄,欠下银行几十年的房贷。每个月的收入很大一部分要还房贷,剩下的可支配收入,也只能勉强维持基本生活。在这种情况下,贷款买房者的消费能力被严重削弱了。指望购房家庭能拉动消费,再通过消费再来推动经济增长已经很难实现。 第二,实体经济越来越艰难了:现在国内实体经济艰难,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由于房价居高不下,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市场,而实体经济会因为缺乏资金流入,而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另一方面,高房价必然会带动房租上涨,这就会导致实体商店由于成本上升,在与电商的竞争中败下阵来。而且,高房租也严重挫伤了人们创业的积极性。一旦投资创业的信心下降了,会给社会提供就业机会也会明显减少。 第三,高房价会拉开社会贫富差距:前些年,一些炒房客咬牙贷款买了几套房产,现在即使房价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跌,这些人也都实现了财富自由。而一直迟迟没有买房,或者没钱买房的家庭,却买房越来越困难了。这样一来,就会造成社会上的贫富差距逐步拉开。少数人拥有大量财富,而多数人要么没有多少存款,要么还身背债务。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既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也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四,高房价会使年轻人看不到希望:面对当前高房价,年轻人会有两种情况:一个是,在贷款买了房子之后,就要谨慎过日子,不敢辞职、不敢创业,还要主动加班加点,希望能减轻房贷的压力。另一个是,由于高房价,很多年轻人买不起房,就只能选择躺平,不着不结婚、不生孩子的生活。现在结婚率和生育率越来越低,高房价难辞其咎。 第五,会错过经济结构转型的机会:如果房价始终居高不下,各地就会严重依赖于楼市。特别是那些产业结构单一的城市,就对房地产的依赖度更高了。这样往往就会错过经济结构转型的机会。未来我们应该摆脱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把更多的精力投向高端制造业,以及高科技产业的转型之中。只有经济逐步摆脱对房地产业的过度依赖,才能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现在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了房奴,不但影响年轻人的生活质量,并且可能会影响社会稳定。政府应该进行一次住房普查,把人均超过五十平米的房子收购后出租给无房的人居住,不但能使所有的中国人安居乐业。还能节约大量矿产资源,因为现在是一边有很多空房没人住,一边又在建房。建房是需要开采大量矿产资源的,不但浪费了大量矿产资源,还劳民伤财破坏环境。 中央应尽快取消一切地方债,地方政府不是做生意的政府。前段时间,河南某县城公交公司发布通告称:因经营困难,导致城市公交全部停运。事实上,公交公司的来源很少,只有车票、广告费和政府补贴,县城的车票也就1到2元钱,广告费微不足道。主要还是靠政府的补贴,而补贴发不了,是因为财政出现了困难。最新能查到的数据是,2020年该县的财政收入仅为12.3亿元,支出却高达了73亿,财政自给率为17%。 地方财政之困,河南这个县并不是个例,全国5A级景区、四川乐山大佛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当地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就把乐山大佛的摆摊权和观光车一次性打包,30年的经营权卖了17个亿。乐山大佛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估计都没有见过这波操作。大佛心想:难道我的价只值17个亿吗?但为了度过眼前的困难,顾不了这么多了。 更奇葩的还有山东某县,当地交通部门出现了罚款“月票”,大货车司机预缴当月罚款后,就会拿到一张“月票”。这个月里,不管是超高还是超限,都可以享受“畅通无阻”的服务了。为了创收,把罚款当成了一门生意,这就刷新了人们对交通运输执法的固有认知。 说到这,别以为当下财政之困只是小城市的专属。除了内蒙古、山西、新疆、陕西、江西这5个能源大省财政收入实现了正增长外,其他26个省市收入同比都是负增长。另外,全国31个省市,财政盈余都是负的。也就是说,财政支出都大于了收入。即便是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和福建这5大经济大省也不例外。由此可见,问题的严重性。 一个客观的事实是,多年以来,绝大部分地方财政的主要支柱就是卖地。地方政府习惯了卖地获利,更习惯了大手大脚的花钱。然而这两年,很多三四线城市连一块地也卖不了,财政难以维持,哪来的资金解决烂尾楼问题呢?所以,面对房地产领域的系统性风险,需要更高层面出手化解!绝不能逼地方政府,变成做生意的政府。 地处黑龙江东北部的鹤岗,两三年前传出每平米房子只售350元。由于煤炭资源枯竭,当地经济在2010年以后持续走下坡、人口大量流失,要不是因为房子“白菜价”,鹤岗早就被人遗忘了。这座不起眼的小城市,再次引起舆论注意。当地人社部门上月底发出一份通告称,因鹤岗市政府实施财政重整计划,财力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决定取消公开招聘政府基层工作人员计划。 这个消息引发有关鹤岗财政破产的热议。事实上,财政重整指的是地方政府通过增收、节支、资产处置等方式,设法让债务规模和偿债能力相匹配。虽然这不能与破产划等号,但鹤岗的财政形势显然相当严峻。鹤岗也不是近期第一个传出财政问题地方政府。同样面临财政困境的河北霸州市,因为政府胡乱收费、开罚单,被国务院公开点名批评。 为了弥补财力缺口,霸州政府向下辖的乡镇分发超过3亿元非税收入任务。指标压力下,当地运动式地大规模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一个人口不足80万的县级市,在短短67天里,向企业开出高达6700万元罚单。鹤岗请不起基层工作人员、霸州顾不上吃相难看,背后都是同样的问题——地方政府揭不开锅了。钱不够用,似乎还不止这些经济发展慢的小地方。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也相继传出有公务员、教师被减薪水的消息。 长期以来,土地财政都是各地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有统计显示,中国地方政府的三分之一收入来自卖地。但在官方重拳打压下,中国楼市步入低迷期。“白菜价”楼房随处可见的鹤岗是极端个案,但绝大多数城市的楼市也在降温中。少了房地产这个“财神爷”,很多地方政府痛失了重要的收入来源。与此同时,疫情导致地方政府开销增长,加剧地方上的财政压力;加上疫情后各地经济增长放缓,政府即便再勒紧裤腰带,入不敷出的情况还是日益严重。 地方债务背后还存在腐败问题,一些官员为了个人政绩盲目举债,让当地财政陷入危机;也有官员利用权势和影响力,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借贷中收受好处。一个典型的案例是贵州黔南州独山县委原书记潘志立案。这名地方官为了政绩,打造“天下第一水司楼”等形象工程,让当地政府欠下一屁股债。他被免职时,独山县的债务高达400多亿元,每年不足10亿元的财政收入,都不够偿还利息。 江苏省纪委曾也发文,点名省发改委原副主任祁彪、南通市原副市长陈晓东、南京市浦口区委原书记祁豫玮,指三起案件都是地方债贪腐典型。贵州、山西等地也都表态,要深挖地方债务风险中的腐败。老问题和新问题相互叠加,让地方债务的雪球越滚越大。在经济增长减速后,钱不够用将继续困扰各地政府,鹤岗很可能不会是最后一个须要展开财政重整的地方政府。除了债务演变的系统性风险,各地政府财政困境带来民生问题,可能给社会稳定局势造成的冲击,恐怕也不得不防。 中央政府应当尽快取消一切地方债,地方的政府不应该是做生意的政府。我认为:不管是中央政府或是地方政府,都应该是为全心全意为国为民服务的政府,而不是做生意的政府。为人民服务要修公路、建医院、办学校、发公务员的工资等都需要钱的,国家不给谁给呢?总不能老让地方政府出卖土地矿产资源或去赚老百姓的钱吧。 土地矿产资源总有卖完的时候,乱卖土地滥采矿产资源必然造成粮食危机破坏环境,赚老百姓的钱必然造成与民争利,乱罚款乱收费,制造冤假错案,引发官民对立,破坏政府形象,“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这是千古不变的铁律,党中央国务院一定要知道,侵犯老百姓的利权就是等于侵犯党的政权之逻辑。 中央政府是一个可以合法生产钱的政府,不要去为难无权印钱的地方政府。政府为人民办事不要去计较盈亏,没钱印钱就可以了。有些经济砖家可能会说,大量印钱会引发通货膨胀,我认为通货膨胀不是因钱多,而是因为缺货,比如目前的钢筋水泥和车房服装过剩会涨价吗?解决通货膨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印钱投资力度,缺什么就投资生产什么,不管什么东西,多了都不可能涨价的。 众所周知,美国目前是世界上军事最强、经济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中国应当向美国学习,美国一直不断地印钞发钱,但是美国却一直没有出现通货膨胀问题。此外,美国政府还通过印钞发钱来缓解债务问题,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美国政府印钞发钱用于经济刺激计划和救助计划,以应对经济下滑和失业率上升。 中央应该严惩贪污腐败的官员,管好地方政府的收支二条线,该收的收该支的支,不要有地方债这一说。地方政府确实需要钱的时候印钱给地方政府就是,绝不能给地方政府压力。别搞得地方政府在公路上乱设收费站,造成政府是车匪路霸的不良形象。把医药教育公益事业推向市场,造成老百姓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的严重后果。将地方司法机关变成为政府做生意欺压百姓的保护机关,造成司法不公人民有冤无处申,败坏司法机关的公信力。 另外,不要为了发展经济解决地方债问题,而对经营中涉嫌犯罪的民营企业负责人实行慎捕慎诉。有人还提出对能够依法采取较为轻缓、宽和措施的,就不采用羁押、查封财产等强制性措施。在经济上犯罪,“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诉可不诉的不诉、可判实刑可判缓刑的判个缓刑。还说什么如果把民营企业(家)捕了,这个企业马上就会垮台,几十个人几百个人的就业就没了。 我认为:民营企业(家)犯罪把它捕了,可以由国企接管,工人不会失业的。应当让全国人民平等地享有政策法规的权利和承担政策法规的义务,不允许任何人享有超越政策法规的特权。封建社会还有【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民营企业(家)绝不能有法外之地,该捕就捕才能涌现真正企业人才,反之就让投机分子投机,而损害经济科学健康发展。 如果对“民营企业家”可以网开一面,其它身份的违法犯罪人员也有理由据此而纷纷要求效仿,由此,法律的尊严将丧失殆尽。可以抓,也可以不抓,有这样的法律吗?如果真的有,这算是什么法律?法律是最讲严谨的了,要么抓,要么不抓,还能出现模楞两可的东西,难道中国司法也有两种标准,两种原则、两种政策?这就是他们所说的公平公正吗? 司法公正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来说,都是一场双赢游戏。公正司法牺牲掉的只是少数权势人物,而赢得胜利的则是整个政权。党中央要加强对司法机关的全面统一领导,对不公正的裁判决应当及时督促纠正,绝不能让司法机关独立办案变成独立王国,肆无忌惮地违法执法、贪赃枉法、不作为乱作为。对违法执法、贪赃枉法、不作为乱作为的司法人员必须要严惩不贷,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民营企业家不能有法外之地、该捕的就捕该判刑的就判刑,“唯奉法者强,唯明法者进。”必须认识到,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社会,无法外之地,无法外之人,无法外之权,任何人都不能为所欲为,无论是维护权益,还是表达诉求,都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进行,任何逾越法律底线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制裁。只有遵循法治理念,捍卫法律尊严,维护法律权威,为全社会立“明规则”、破“潜规则”,才能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更有力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有人无房住,有房无人住 有人无房住 新京报;2017年11月18日18时许,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新建二村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造成19人死亡,8人受伤。火灾发生后,本市立即部署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专项行动。专项行动主要是排查、清理、整治各项安全隐患,特别是火灾隐患,重点是“三合一”、“多合一”等重大消防隐患。这类建筑和工业大院把仓储、生产、人员居住等功能混为一体,人员密集,安全隐患突出,一旦发生火情极易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目前正值冬季,是火灾高发季节。我们要尽最大努力,最大限度消除隐患,确保人的生命安全,确保城市安全。 从目前排查的情况看,应该说情况非常严重,有些情况触目惊心。仅消防系统就列出了9497件隐患场所清单。截至目前完成了第二轮,累计排查上账的安全隐患已多达25395处。有些企业用大量的易燃材料改建或扩建员工宿舍,薄薄的墙板一点就着,万一有个火星,都可能让整栋楼付之一炬;有的工厂把厂房改成公寓出租,几百人住在一间狭小的厂房里,屋里屋外私拉的电线密得像蜘蛛网;有些村民占着村里的疏散通道盖房群租,万一出事救火车、救护车都进不了村;有些快递收发点里快递摞得两层楼高,屋里的插座一用就冒火星,不少快递员就住在里面,消防通道被密密麻麻的快递车完全堵死……诸如此类的重大隐患,哪怕有一处发生火灾,都可能造成群死群伤,后果不堪设想。 记者从西城区了解到,300平米的人防空间被改作住人空间,一间不足十平米的房间内住着三个成年人,电线垂到门框处,防火设施全部“失灵”……西城区昨日对辖区内多处存安全隐患的地点进行复查,不少住在地下住人空间、位于展览路24号的北京山丹丹食府,其地下原本是禁止住人的人防工程,设置了数间宿舍,消防设施损坏,这条20来米的走道,宽约1.5米,高约3米,抬起手,仿佛就能摸到斑驳的天花板——顺着山丹丹食府内部的楼梯往下走,就可以走进餐馆底部的人防空间,这条狭窄的走道是连接着20间屋子的唯一通道,也是这个地下世界的唯一进出口。 “节约用水、电,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未经允许不得私自乱接电源、大功率电器等。宿舍内不许抽烟,乱丢烟头,不得酗酒闹事……”在墙壁上,一张蓝色边框的“集体宿舍管理制度”透露出,此处曾一度成为员工住宿场所。除此之外,走廊上还贴着“卫生值日表”、印有某外卖平台名字的“禁止吸烟”提示,在一些被改造为宿舍的房间外,员工的名字被写在门边的白纸上。除了张贴着的各类标识外,脱落的墙皮、下垂的电线、被打碎的镜子,还有各类管道和门角厚厚的积灰,都在走道白炽灯的照耀下一览无余。走道的另半段,灯也坏掉了,只能打开手机的照明功能小心翼翼往前走。 白纸坊街道平原里小区的地下空间也是类似的情况。在1号楼的地下一、二层,上百间仅几平米的隔间瓜分了3000余平米的空间。在地下二层的入口处,堆着住民留下的十几把扫帚和一个垃圾桶,空气不流通,走廊上总是弥漫着一股难闻的味道。街道办事处负责人说,此处住人已有多年,租客频繁使用高功率电器,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居民潘瑞芝说,地下室本来就大,自从住进大量人口后,“越发像迷宫一样,进去了根本找不见出来的路。”在过道中,也没有张贴安全出口标示,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影响人员逃生。 有房无人住 10月30日上午,记者走出天通苑地铁站,步行十几分钟到达太平庄中二街与立水桥北路交会处(清华长庚医院东门),大片空置楼尽收眼底。这些楼已被铁围挡圈住,门口贴着“空房区域,闲人免进”的字样。记者沿其外围顺着立水桥北路往南到达太平庄中一街,东至立水桥东一路,区域内可见建筑约为13栋,平均楼层超过13层,全部空置。 围挡内暗黄焦红的建筑外体显得有些陈旧,沾满灰尘的玻璃有些已经破碎。这些建筑平均楼层在13层以上、每栋至少3个单元,如果碰上阳光明媚的天气,站在围挡外面透过玻璃窗望去,楼内都是空无一物,外表看起来和居民住宅楼并无明显区别。 围挡内只有少部分出租居住或办公,院内荒草丛生,部分刚被铲割,装进了黑色塑料袋内堆积在路边。今年8月份时,记者曾来过天通苑,当时院子里半人高的荒草还未被铲割。负责看守的保安告诉记者,“我来到这已有四个多月,小区一直有好几千套空房,没人住,也不让进,从这往南还有三个区域,都空着,在我之前的保安也说不出原因。” 沿立水桥北路向南、在太平中一街和太平庄中街之间、东至立水桥东一路区域内,依旧可见6栋高层建筑被铁围挡,平均楼层要高于北侧的建筑。附近中介告诉记者,“外围看到就六栋,小区内还有很多栋,每栋不止三个单元,空房太多了。” 记者沿着立水桥北路穿过太平庄中街继续向南,在马路的东侧又发现了6栋浅褐色空置建筑,平均高度在六层左右,这些楼也是被圈住,只有几个清洁工在院里溜达,路边可见装有杂草的黑塑料袋。在该区域向西南侧(天通苑一区北侧区域)望去,可清楚地看到至少6栋建筑物处于空置状态,有五六层高的,也有超过14层的塔楼。新京报记者保守算下来,有31栋楼空置。 附近收垃圾的小贩告诉记者,“这些空置楼和天通苑一区仅隔着一道铁栅栏,我来这五年了,从未进去过。” 早在五年前,北京市公安局在排查流动人口的时候,就顺便统计出一个比较惊人的数据:北京市共有空置房屋381.2万户。如果对数字缺少直观感觉的话,您可以想像每套空置房屋住进三个人,那北京城一下子就和谐了。 从以上新闻中看,中国现在是有很多人无房住和有很多房无人住的症状,政府应该尽快治疗。我建议立即开展一次全国普查房屋和人口数量专项行动,坚决要做到区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然后立法规定,人均房屋面积不得超过三十平米,超过的由政府收购后出租出售给无房户,对经济困难的人实行减免租金。建房子是需要用很多水电及矿产资源的,为了节省水电及矿产资源和保护环境,不要建那些奇形怪状和大面积的房子。必须做到有钱不能乱买房子,否则,有钱人可以买大房子可以炒房子可以买了房子不住,不但浪费资源破坏环境还把房价炒高。 另外,衣食住行皆为大事,居者有其屋更是人类从未放弃的理想追求之一,住房问题的解决牵扯老百姓的最基本利益。现在困扰中国老百姓的问题之一就是高房价导致居者有其屋遇到了严重阻碍。中国目前的房价已经不是一般的高,而是高的相当雷人,面对高房价原因和解决办法众说纷纭。 住房问题不是孤立的。 困扰老百姓的住房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医疗、养老、教育等社会福利问题联系在一起的,住房和医疗、养老、教育领域均出现了问题:原来的市场化医疗改革方案已经被承认失败,现在正在尝试第二次医疗改革;教育产业化实现了教育大跃进,大学招生数量急剧增加,学生及家庭经济负担沉重,还产生了毕业就失业的尴尬现象;养老金的巨大缺口一直存在,养老问题的双轨制一直为人诟病,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退休金是企业退休人员的几倍。住房问题和医疗、养老、教育等社会保障问题虽然分属不同领域,但却都是随着改革的进行出现的,产生住房问题的原因和产生住房和医疗、养老、教育等问题的原因或许存在共性。根据辨证的观点,有因才有果,有果必有因。房价高是表现在外的结果,那么隐藏在内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发展模式问题。 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 房价高涨的起点在于市场机制被引入房产领域。中国最近三十年的改革和发展模式是沿着国退民进、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主线进行的,改革的基本思路,是运用市场模式去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1998年,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的出台,福利分房体制被终止,住房货币化开始实行,市场机制的引入是房价开始起飞的原点。随着住房市场化的深入,按揭贷款开始出现,在解决购房者资本不足困难的同时,也为投机者炒作住房插上了翅膀,房地产价格很快就一年一个台阶的飙升起来了。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膨胀,房地产慢慢成了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政来源,乃至到今天,其规模已经到了可以绑架整个国民经济的程度。 房地产被视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房地产确对钢铁、基建等诸多行业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GDP和税收的增长。但是如果房地产价格高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双重作用,一个作用是刺激更多投资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随着投资规模增加会加大对相关行业的拉动作用;另一个作用是房价过高抑制了老百姓对其他商品的消费支付能力,高房价让很多买房家庭降低了生活水平,影响了消费能力,从而降低其他消费领域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当房价过高时,房地产就会成为抑制整个经济发展的阻碍性因素。第一个作用是表面的短期的;后一个作用则是长期的具有重大破坏性的,所以倚重房地产来带动经济增长并不具有可持续性,只能是解一时之渴。 房地产的发展捆绑了中国银行业。房地产发展是离不开银行的信贷支持的,一方面房地产开发企业要依赖银行信贷支持来拿地并进行开发,另一方面是购房者要依赖房屋按揭贷款来解决手头资金的不足。高房价一方面是刚性需求导致的,另一方面则是投机性炒作来完成的,而房屋投机很多地方是信贷资金在其中推波助澜。当房价高到一定程度,房地产就和整个银行业捆绑在一起了。任志强不就高喊如果国家调控房地产,先倒下的是银行吗?一旦国家调控力度增大,导致房价下跌到一定程度,银行贷款就有收不回来的风险了,如果是全国范围内出现大面积的信贷回收难,信贷资金大比例成为坏账呆账,那么银行业也会面临崩溃压力的。房地产不只是绑架了GDP,更可怕之处在于捆绑了整个银行业。 房地产捆绑了GDP增长和银行业信贷安全,导致政府无法真正调控。现在房地产不只是地方政府增加地方收入的重要依赖,而且中国GDP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房地产来带动了,让中央政府对房价调控陷于两难境地的原因,正是因为房地产暂时还能带动GDP增长,同时房地产捆绑了中国银行业,才导致中央政府无法对高高在上的房地产价格施以重手。同时,由于房地产业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和对地方税收的支撑作用,导致地方政府对中央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搞打折。上述原因导致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无法真正下大力气进行调控,房地产价格就很难真正的降下来。房地产商也正是因为看准了这一点,所以各地出现的新地王现象并没有随着新一轮调控措施的出台而消失,这也表明房地产开发商对房地产的价格进一步增长持乐观态度。 中国为什么如此依赖房地产来拉动经济增长?中国改革和发展模式是拜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为师,一方面搞国退民进,让私有经济逐步占主导地位,一方面把市场机制导入每个领域。这样一来,中国经济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没有什么不同了,困扰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也开始困扰着中国经济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是社会主义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之一就是生产的持续扩大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有限之间的矛盾。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也是消费能力不足导致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即生产不断扩大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矛盾,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原因是资本优先的分配方式导致了贫富悬殊,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必然导致大多数人缺乏足够的支付能力,导致虽然有社会消费需求却无足够支付能力的矛盾。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分别为投资、出口和消费,中国的出口已经规模庞大,持续高速增长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而且随着金融危机到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指望出口继续拉动经济增长已不现实;中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推出四万亿的投资计划,加上地方政府的投资,估计十几万亿规模都有,已经穷尽了投资极限了,也不具备可持续性。只有靠消费来拉动了,而消费各领域中,住房属于大额消费类别,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较大的拉动作用,而且,类似的具有强大带动作用的消费类商品并不多。因此,为了GDP的增长,只能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来重视了,而且房地产对于经济增长短期内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总结:经过上述分析,中国的高房价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无法用重典进行调控,而不能调控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增长依赖房地产业,而中国经济如此倚重房产地业来实现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发展模式,也就是说,中国的高房价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的发展模式。中国的发展模式不改变,高房价问题也难以解决。除非只有一种可能,就是随着房价的不断提高,泡沫成分越来越大,一直到最后泡沫破裂,经济严重衰退,房价大幅下降,这是日本和香港曾经的经历,但是到了那个时候,老百姓大量失业,存款购买力急剧下降,生活都要成问题了,更不能说买房子了。 三、解决高房价和居住难的道路在哪里? 1、市场经济实现不了居者有其屋的理想。 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没有很好的解决住房问题。即便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有很多人一生无法拥有自己的房子,我们中国的精英们不也经常说发达国家老百姓很多买不起房子,来为中国很多人买不起房子提供辩护吗?号称最发达的资本主义的美国,次债危机不是揭示了美国有几千万房奴吗?市场经济为什么无法解决居者有其屋的问题,道理很简单:一是因为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发展房地产只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资本获取利润。资本搞房地产开发,首要目的是利润最大化,而不是为了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需求,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就会追求高房价,同时资金也会介入房地产进行投机;二是因为市场化的住房解决机制,决定了只有有了钱,才能买房。而资本主义一方面需要制造和维持失业,一方面又因为贫富悬殊导致少数人财富集中,大多数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这样就导致了富人有很多套房子的同时很多人却无法拥有自己的房子,这是资本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我们国家现在不也是这种情况吗?号称最发达的美国和日本,都没有很好的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理想。 2、看看古巴和朝鲜是怎么解决住房问题的。 古巴社会主义政权建立之后,推行新的住房政策,首先把房租下降了50%,同时颁布法律,确认每个家庭都至少要有拥有一处住房的权利,古巴要使所有的居民在5—20年内通过支付房租成为所住房子的主人,到1972年,这一政策的实施已经让75%的租房者成为所租房屋的主人。古巴全民教育医疗100%免费,住房90%免费。他们的孩子不必为上不起大学而发愁,从而也就避免了各种犯罪,老百姓看病是免费医疗,大学生毕业后不必担心买不起房子。现在古巴人民所居住的房子都是政府免费提供的。假如房子和家具坏了也都是免费修缮的! 朝鲜老百姓住房不花钱。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房子是国家统一建的,然后分配给每个公民居住。国家分配给公民的房子是无偿的,只要有结婚申请就有房子。面积小的70--80平方米,大的100--200平方米。住房的优惠还体现在不但国家无偿分房,还分配家庭用具、如衣柜等。还不收房费,连平时的住房费用,如卫生、用电、用水、物业、冬天的暖气全是统一供应。一般一户人家平时的水电暖气费加在一起也就是2朝元,只是象征性的收费。农村的房屋也由国家统一修建。朝鲜不收房费,水、电、煤气、暖气也都是统一供应的。调动工作时交还国家,到新的工作地点再重新分配。 为什么搞社会主义的国家即便经济还不是很发达,反而能够比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更好的解决住房问题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高福利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特点和追求目标,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搞建设的目标不是为了少数资本家的利润,而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物质需要,在住房问题上同样也是如此。还有一个原因是社会主义没有贫富悬殊,不会允许极少数人占有大多数社会财富,社会资源被公平的分配到每个人身上,这样自然就会有能力解决更多人的住房问题了。 高房价的根源在于私有化和市场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而私有化结合市场化是无法很好的解决住房问题的,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而言,更是如此。搞市场经济的国家,住房都成了难题,经济再发达也是照样有很多房奴存在;搞社会主义的国家,即便经济还不够发达,也能够比较好的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中国现在的开发商怪政府,政府埋怨开发商,双方还因土地收益分赃不匀在媒体上公开吵架,开发商说政府拿多了,政府说开发商太黑;政府高层为地价高涨土地出让金一年要突破两万亿人民币而津津乐道。 而另一方面政府又装模作样大搞调控,推出的都是无关痛痒的措施。搞提高税种和提高利息,这不是在降房价,而是把一国之本当作儿戏。国家调控政策的不断出台,但不见效果,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把房地产作为我们国家的支柱产业及把房子当商品。不改变这二个原因,房价是不可能调下来的。如此比较分析之后,就可以推导出唯一的结论: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办法就是:走社会主义道路,实行社会主义的福利制度,通过社会主义的住房分配模式去解决住房问题。国家若走回头路有困难,最起码不要把房地产作为我们国家的支柱产业及不要把房子当商品。让有钱人不能乱买房子。 “房住不炒”是中国政府提出的房地产政策定位,旨在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和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炒作。这一政策自2016年提出以来,一直是中国房地产调控的核心指导思想,强调住房的主要功能是居住,而非投资或投机工具。通过实施限购、限贷、限售等措施,以及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长租房市场发展,政府旨在实现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满足居民的合理住房需求,同时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房住不炒”政策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城镇住房问题,防止炒房行为导致房价飙升,以及住房脱离居住属性成为投资和投机的工具。通过这一政策,政府试图让至少一部分住房剥离投资功能,使其失去炒的可能性,同时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以满足全体人民的住房需求。政府要继续坚持这一政策定位,通过因城施策的方式,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北京中公法律咨询中心主任陈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