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华
陈中华:读书不是为了拱城里的白菜,而是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陈中华:读书不是为了拱城里的白菜,而是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陈中华.jpg

办了1000多场演讲的教育名师,18号下午被学生轰下了台,视频显示,合肥教育名师陈宏友在演讲时,台下一名同学走上来,拿过话筒批评演讲的老师眼里面只有钱,学习就是为了钱。这时候,演讲的老师赶紧上来抢话筒,这位同学喊出认真学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台下的学生给予热烈的欢呼和掌声,特别的让人欣慰,不为名师有独立思想,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报国之志,正确三观,这位同学,这些鼓掌欢呼的学生让人特别感动,特别骄傲。

根据合肥师范学院官网介绍,陈宏友系该校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其兼任职务还包括安徽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安徽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特约研究员,安徽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库特聘专家,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考官等,还是合肥一中、合肥六中、淮南四中、南门小学等多所学校顾问。

2月19日中午,陈宏友接受澎湃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目前合肥师范学院和他所在的二级学院党委已注意到网络上的相关舆情,按照学校的要求,他目前已经停课在家反省。

陈宏友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2月18日下午,他应邀给庐江中学的学生做励志讲座。讲座开始前,因为投影电脑尚未调试好,为活跃现场气氛,他便即兴发挥与台下的学生进行交流。

“我当时说到,同学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陈宏友告诉记者,这一表达引起了当时台下一位男生的不满,便出现了视频中的那一幕。

陈宏友表示,这位学生上台表达完自己的观点后,为避免产生不好的影响,校方让班主任通知学生可以离场回教室。“但大概还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坚持听到了最后,后面的讲座还是比较顺利持续了一个多小时。”陈宏友说。

事发后陈宏友并没有和这位大胆走上舞台的同学进行交流,但据他事后和庐江中学的老师了解,这名学生在校成绩优异,也一直敢于独立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这个社会是多元化的,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这个孩子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是需要值得肯定的,但可能他没有完整理解我的意思,产生了误解。”陈宏友说,作为一名师范专业的教师,自己多年来在全省教育系统已经做过1000多场讲座了,这是各地教育部门、学校对他的信任。

“但不管怎么样,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让学生们误解了,感到了不舒服,都是我的不对。作为一名工作30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我感到很内疚。现在我现在已经家里写检查,学校后续也会根据我的检查和表现进行处理。”陈宏友说。

据澎湃新闻报道,目前这名教师已被停课,那么这名被安徽庐江中学请来的名师,合肥师范学院教师学院副教授在演讲当中到底说了些什么?

网上有一段震碎中学生三观的原话,赤裸裸表达的意思是学习成绩好,可以找外国人结婚生子,杂交出更好的精英,如果考上北京的好大学,可以选全中国好男人好女人,考上美国好大学,就可以挑选全世界的男人女人,这是一个四处被请了演讲感恩励志的教育名师,给学生传播的价值和价值观。

这样的人能够成为教育名师,能够讲台上给学生布道,是教育的不幸,育人的悲哀。读书就是为了拱城里的白菜,外国的白菜,可以挣天下的钱,娶天下的女人,如此庸俗,如此恶俗,居然做了上千次演讲,居然最后是被一名勇敢的中学生打断他的演讲,让人特别的讽刺,而且有些悲哀。

读书改变命运,但首先是改变中华民族过去落后就要挨打的命运,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命运,不全是个人的黄金屋,屋里的颜如玉。个人的命运如果不能置身于整个中华民族的集体命运当中,如果没有家国和情怀,而是像这位教师演讲中传播的低俗不堪的价值和理想,那么这个民族永远不会有出息,就会永远在落后当中仰人鼻息。身为一名老教师,所谓的名师,如果这点道理不明白,就不是无知,而是无耻,就会误人子弟,就不配在教书育人的讲台上,应该赶紧下课。

莫.jpg

另外,很多人认为,“拱白菜”思想的存在,是我们的教育理念出了偏差,没有给孩子们正确的价值观。然而,进城的问题,远不是教育理念能改变的现实。应对这种时代的结构性变动,需要我们另寻出路。

与其聚焦于他们为何要“进城拱白菜”,不如去问问他们为何非得离开家乡。答案是很明确的:现代化的进程破坏了乡村的自主性,使人们从土地上挣脱出来,原来的生存条件已经不复存在,生活更为艰难,排除所谓实现理想的原因——那是更高层次的追求,即便进城之路铺满荆棘,但留下来也是死路一条——他们之所以要进城,与其说是野心驱使,有时倒不如说只是因为没有退路。

确实,持有这种想法的年轻人,通常都是因为出路很狭窄。如果你有幸生在一线城市,就可以享有“素质”教育,达成现代教育学理念中自我人格的实现;但如果不幸生在小地方,就只能依靠自己的蛮劲,参与前现代的教育竞争,而把实现阶层的向上流动看作是受教育的最终目的。

2009年,社会学者廉思出版《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一书,率先指出一个重大的社会心态变化:在大学大幅度扩大招生后,新一代的大学生已渐渐不再认同精英主义,甚至不再认同自己是知识分子,而只是平凡的“蚁族”。他们大多来自小地方:55%出身农村,21%来自县级市,地级市18%,而来自省会和直辖市的仅有7%。高达84%的蚁族都对自己目前的生活感到不满,表示满意的仅有1%。

他指出,这些身处底层的年轻大学毕业生自认是打工者,“生活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权利缺失,普遍对社会公平存有疑虑,思想情绪波动较大,挫折感、焦虑感等心理问题较为严重,且普遍不愿意向家人说明真实境况,与外界的交往主要靠互联网并以此宣泄情绪。”不仅如此,这一群体中的许多人已经意识到,大城市“经济上吸纳,社会上排斥”(孙立平语)的模式对自己是不公平的,这让他们对社会不公有一种刻骨铭心的体验。

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1年城市化比例才突破50%的大关,到2020年就已达到64%。这意味着自《蚁族》出版以来,全国有多达2亿人进城了,而这其中有很多应该都是那些“考出来就不想回去”的孩子。如果我们相信他们都是理性地用脚投票,那么就有理由相信,至少在他们自己看来,“进城”确实是自我改善的捷径。

在中国城市化最终完成之前,这恐怕是一个难以改变的坚硬现实:越是城乡差别严重的地区,这一落差所带来的向上跃升动力就越强;而越是不能平等地接纳进城年轻人,他们祈求资源公平分配的意愿就越是强烈。

但“公平分配”的实现不应该只是通过“进城拱白菜”这种存量博弈的恶性竞争,或者用现行流行的词,“内卷”,而应该以创新机制带动增长,所谓把蛋糕做大,并通过市场化机制:既允许人员流动,同时又有资本下乡,改变相对落后地区的面貌,在集聚和流动中走向平衡。

这里问题的关键,并不是“中国教育出了问题,教出只会一味向上爬的功利主义者”,而是人们缺乏更好的出路。与其对他们进行道德谴责,不如为底层人多拓宽渠道,寻找出路:如果能改变城乡二元体制,做到城乡发展均衡,城乡的差异自然缩小甚至消失,例如在率先推进户籍制度的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因为有土地资源,甚至农村户口还比城市户口更吃香,一些早已离乡的人又把户口迁回去了。当城市和乡村的居民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和充分的发展空间时,那么很多人也就不必自贬为“土猪”,甚至也不必心心念念去“进城拱白菜”了。

除了城乡差别,现在的问题已并不只是“城里”和“城外”了,城里的底层年轻人面临的处境也不见得就更好。从去年流行的“打工人”一词也可察觉一种社会心态:如今年轻人的自我认同不分城乡,而重阶层,大学教育、城市户口都早已不再是精英身份的保障了。

一个更好的社会,应当是尽可能地让所有人都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不必在缺乏保障的情况下,让欲望扭曲自己的心灵。撇开个人道德不论,这首先就需要为人们提供更多选择,让更多人有更多路可走。只有在大家都有平等的发展机会时,我们才不必追求教育的功利主义目的,而可以不断接近现代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目的是成为你自己,解放你自己,实现你自己。

北京中公法律咨询中心主任陈中华

北京中公法律咨询中心.jpg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3683233288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国际新闻信息网 | 管理登录
0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