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华
陈中华:加强党对农村全面领导,纠正包产到户中的错误

陈中华:加强党对农村全面领导,纠正包产到户中的错误

陈中华.jpg

农村包产到户使农业倒退到封建的小农经济,从浇地,施肥,留路,人员的浪费蔽端很多,制约着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本身几个人就完成的事,现在需要家家户户几百几千人去干。希望国家象管理企业一样管理农村,把农民组织起来合理分工,不仅能够提高效益,节省资源,还能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

农业是我们现代化的最后一块短板,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传统的家庭生产模式很难实现现代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地方,一家人的地都分成好多小块,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几分地的小块种植,不可能真正机械化、自动化甚至智能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行不通的,农业生产必须要度规模化。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新中国农村建设发展60多年的历史证明,前30年逐渐发展起来的集体化,虽然也存在不足,也走过弯路,体制还需要改革调整,与集体化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还需要在实践中总结、提高、完善。

但是,农村集体化的方向和道路是正确的,不但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缩小了农业现代化差距,保证了粮食的大幅增产和粮食安全,而且推动了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成绩是巨大的。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少数农村和生产环境特殊的农村实行包产到户有其权宜性,但总体上推倒农村集体经济明显是错误的。

它既在整体上削弱了农业生产力,又给农业和农村带来了不少严重问题,还使我们丧失了在农村推进集体化的难得的历史机遇。即使在少数不适应集体化和生产环境特殊的农村,包产到户所蕴藏的那点潜力早已释放干净,要走出新的困境,都需要面临如何重新集体化的问题。

因此,加强党对农村全面领导,纠正包产到户中的错误。我们应该突破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农村问题,正确认识和重新评价集体化及大寨精神,改变不当的宣传导向,纠正不当的改革路径,取消不合时宜的改革办法,大力宣传华西、南街、周庄等坚持集体经济、实现高速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经验和做法,使其成为农村社会的主流取向,组织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共同富裕,过上幸福生活。

北京中公法律咨询中心主任陈中华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3683233288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国际新闻信息网 | 管理登录
0
seo seo